与其他所有老牌绩优股一样,曾经深得人心、一度引领大盘沉浮的青岛海尔在1997年末、1998年初创出历史最高价后,就踏上了漫漫熊途。在这以前,青岛海尔连续3个月在26与31元之间(复权价)振荡,出现明显的高位滞涨,其间伴随大资金的套现现象,显示有长庄撤离。随后长达15个月的下跌令投资者损失惨重,股价最大跌幅超过60%。然而,正当市场一片恐慌之际,青岛海尔绝处逢生,连续7日大涨,周三放出的巨量也恢复到1998年初的水平。
与股价连续下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1998年海尔的经营业绩并未出现明显下滑,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2.24%,而净利润却增长12.07%。作为国内外知名品牌,青岛海尔的优势在于:首先,主营业务突出,冰箱市场占有率39.9%,冰柜市场占有率42.7%,已居于垄断地位;其次,优质的销售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已深入人心;其三,海尔的管理体系和经营战略更为其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。值得一提的是,青岛海尔集团公司下属的洗衣机、空调和彩电等产品同样具有相当的盈利能力。如果在将来的配股中,集团公司将上述产品和企业以实物的方式参与配股,对投资者来说,无疑将获得另一次难得的机会。以海尔目前4.2亿的总股本来看,远远低于四川长虹(19.9亿)和深发展(15.5亿),股本扩张的想象空间依然很大。
从这几天的盘面看,场内主力虽然来得匆忙,但仍然是有备而来。经过连续的上涨,股价已触及前期成交密集区,而场内抛盘并不汹涌,表明后市依然看好。不过,连续7天的井喷行情也留下了后患,在长达一年的下跌中,筹码相当分散,滞留在其中的有相当部分是“蚂蚁大军”,由于建仓较为仓促,场内主力吸收的筹码并不多。从后市看,主力要么继续猛力拉抬,连续轧空,引诱空翻多以抬高股价,要么借短线指标已超买借机振荡洗筹,伺机发动第二次攻势。从周四的盘面看,在19元附近明显有短线抛压出现,如果继续猛力拉抬,可能会过早透支行情,为短线客做嫁衣裳,对后市反而不利。因此,适当回档,待振荡整理后再行上冲的可能性比较大。笔者认为,青岛海尔再铸辉煌离我们并不遥远。